你知道嗎,最初的西瓜口感是苦澀無味的,與現在完全不同。西瓜最早被發現于北非,距今已經超過6000年。經過甜口的初輪篩選,西瓜經過中亞沿著絲綢之路扎根于中國內地,并逐漸繁茂。說起西瓜,就不得不提一提遠負盛名的八寶西瓜了。
起步——著眼實際,圍繞優勢尋找方向
八寶屬長江故道,沙壤土,有機質豐富,雨水充沛,溫光適宜,正是西瓜生長之沃土,種植的西瓜具有產量高、品質優、含糖高、入口即化的特點,這也造就了八寶鎮湖北省“無籽西瓜第一鎮”的名號。上世紀七十年代,已有農戶在門前屋后零星種植西瓜,當時稱為“打瓜”或“寒瓜”,取其清寒可口,香甜打嘴之意,瓜小味美籽多,食瓜后取籽備過年之用。民間有諺語“寒瓜可口美名揚,神仙難得幾回嘗”,也有盛行本地的五句子歌“歌兒好唱口難開,櫻桃好吃樹難栽,黃瓜好吃把子苦,西瓜好吃要離皮,蓮蓬好吃在水里”。
聚力——握指成拳,探索技術擴大規模
以勝利村為代表的八寶西瓜大面積發展,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。1993年4月,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崔登界給勝利村帶來了兩斤無籽西瓜籽,給承包戶簡單講了講西瓜種子方法,鼓勵大家種植,并承諾善始善終給予技術指導,打開了勝利村無籽西瓜種植的先河。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的農作物產量與效益,勝利村推廣“一種多收”栽培技術,八寶西瓜在勝利村村支書薛先平等四人的帶領下,種植麥—瓜—豆(棉、菜)等一種三收,發展面積30多畝,受益以西瓜為主。后來又經過幾年的探索,結合八寶地域與種植特色,并不斷引進西瓜新品種,探索新技術,逐漸穩定為“麥—瓜—棉”模式,種植面積進一步穩定,瓜農效益進一步提高。松滋市志(1986—2005年)記載,八寶西瓜在八寶鎮勝利村成片種植面積最大,品種最優,并注冊寶利商標,2007年8月正式成立滋寶專業合作社。八寶西瓜在勝利村的帶動下,逐漸形成了以潘東公路沿線為主的“十里八寶西瓜長廊”,八寶西瓜生產也成為八寶鎮農業經濟支柱產業?!白虒殹蔽鞴掀放七h近聞名,先后獲得獲得國家“綠色食品”、“一村一品”、“地理標志”,勝利村也成為西瓜種植示范村。
展翅——創新為翼,全鏈發展百花齊放
由于夏季天氣陰晴不定,時而暴雨、時而大旱,瓜農有時滿懷期待指望靠一季西瓜賺的盆滿缽滿,卻又因綿綿陰雨田淹瓜爛虧得血本無歸,靠天氣、賭運氣的種植心態讓瓜農失底氣、喪志氣,久而久之西瓜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,勝利村露天“麥瓜棉”種植模式由以往的3000畝驟減到900畝。
為解決這一難題,八寶鎮黨委領導多次開展實地調研,勝利村現任黨總支書記李晶晶也帶領村“兩委”組織村老書記、土專家、種植大戶等“五老”鄉賢能人,共商產業發展之路,并邀請荊州市農科院李平老師到村把脈開方,探索西瓜新品種和種植技術。近兩年來,八寶鎮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76萬元,緊緊圍繞“以設施農業為堅實基礎、以瓜瓜菜種植為主要模式、以全產業鏈發展為重要方向”的發展思路,建設以潘東公路沿線為主的果蔬大棚示范基地58個,成功打造出一條以“兩季西瓜+一季辣椒”連作的“瓜瓜椒、瓜瓜菜棚膜產業帶”。全鎮棚膜產業帶現有規模2753畝,其中核心區800畝,覆蓋區1150畝,帶動區803畝。以勝利村為例,目前勝利村共有設施大棚580個,露天西瓜種植1500畝,露天蔬菜種植420畝,主要以線椒、白菜、西藍花、平菇等蔬菜為主,逐漸由以往的夏季西瓜“一枝獨秀”,變成各類蔬菜、多季西瓜“百花齊放”的盛況。
如今,瓜菜產業已是八寶鎮的主導產業、經濟支柱之一。村民經濟收入大幅增加,人民幸福指數提升,西瓜種植產業功不可沒。從90年初到現在的30年間,八寶西瓜在種植面積上經歷了從零星散角到現在萬畝規模;在種植模式上經歷了從露天散種到現在的設施栽種;在品相上經歷了從黑皮無籽到現在的花皮有籽;在品種上經歷了從“洞庭”系列到現在的“百瓜齊放”;在上市季節上經歷了從單一中熟到現在的早、中、遲熟錯季上市,但不變的是西瓜的味道甜、品質優。通過多年努力,八寶西瓜標準化生產水平顯著提高,優質瓜率達到80%以上。無公害西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上升,合格率達到98%以上。目前,八寶西瓜俏銷廣州、重慶、上海、湖南、貴州、福建、浙江、四川等全國多省,西瓜產業已是惠及全鎮千家萬戶的大產業,也是瓜農致富增收的好產業。